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树德务滋

csshen523的博客

 
 
 

日志

 
 

(五十八)王鏊祠堂苏绣博物馆  

2010-09-25 07:26:37|  分类: 浮光掠影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2010416日从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向东走就到了王鏊祠堂,在‘环秀山庄’前面,上次到环秀山庄,由于是早晨,这里还没有开门。今天进入,老年卡免票(门票5元)。

<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五十八)王鏊祠堂苏绣博物馆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祠堂为其子中书舍人王延哲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奏建,其地本景德寺废基。历经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多次修缮。

  建筑坐北朝南,分头门、过厅、享堂三进,彼此以庭院过渡,两侧连以廊庑,占地约1000平方米。 头门面阔五间,进深五界,硬山顶,明间立砷石,设抱框,置金刚腿,做断砌门,额枋挑门簪一对。过厅面阔五间,进深七界,硬山顶,明间前后设长窗,次间及稍间砌半墙,置短窗。础石均为青石素覆盆式,明间和次间廊柱、金柱、脊柱皆承以木。

  享堂面阔三间15.02米,进深1113.84米,高7.66米,硬山造。前设轩廊,檐枋下饰挂落,次间和梢间檐柱间安栏杆,廊东西两端粉墙辟砖细贡式门洞。前廊柱间装落地长窗,明间八扇,次间各六扇。各柱均承以覆盆式连磉青石础,明间金柱又于础上加置合盆式石。石础雕饰不统一,有缠枝花卉、莲荷婴戏、萱草双鹤、牡丹莲荷婴戏等,雕饰工细。梁架扁作。廊枋上置斗三升隔架科承。脊桁坐斗,缀山雾云,饰抱梁云,雕刻精细。后檐柱间,明间设长窗八扇,次间砌半墙,各置短窗六扇。

(五十八)王鏊祠堂苏绣博物馆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五十八)王鏊祠堂苏绣博物馆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王鏊祠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祠堂建筑,头门虽已改为清式,过厅和享堂仍为明代遗构。1980年曾全面整修,现为苏绣艺术博物馆址。中国苏绣博物馆1986年建成,馆址原在苏州著名园林环秀山庄内,1988年底迁于苏州景德路王鏊词内。

  文化古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的苏州刺绣艺术,亦早已闻名于世。苏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说苑》记载,春秋时期吴地已有绣衣而豹裘者。三国时期,吴主孙权的赵夫人擅长刺绣,能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邑的形势,被时人赞为针绝。到了宋代,苏州已是户户有刺绣。到了明代,苏州刺绣已形成精细雅清的地方特色。清代苏绣发展到鼎盛时期。当万报偿纀苏绣,则具有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活泼,制作精细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一四大名绣之一。

  博物馆在宽阔的大门里,悬挂9只红底明黄字宫灯,每灯一字,写明馆名。全馆陈列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古代刺绣品室,二是明清刺绣品室;三是近代刺绣品室。共展出几百件珍贵展品,系统地展示苏绣发展的历史。

(五十八)王鏊祠堂苏绣博物馆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五十八)王鏊祠堂苏绣博物馆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展挂在第一室大厅迎门处的是一幅《姑苏繁华图》,又名《盛世滋生图》,是一幅长400厘米、宽33厘米的刺绣长卷。绣稿是清代画家徐扬的同名国画画卷局部,取胥门到间门一段当年苏州的繁华景象。作品在工艺美术大师李娥英的指导下,运用接针、套针、缠针、铺针等十多种针法,500多种色线,将长卷中的鳞次林比的店铺、官员们的显赫铺张的排场、苏州学台的院试、新郎新娘向双亲参拜的苏州风土人情,都纤毫毕具地精绣出来,不失原作的神韵,可谓是一幅苏绣艺术精品。进门后,可以欣赏到年代最早的刺绣实物:苏州虎丘塔出土的五代刺绣经袱、北京大演台燕王墓出土的西汉刺绣绣片、江苏高邮天山墓出土的西汉刺绣残片、浙江瑞安慧光塔出土的北宋双面绣经袱等。早在两汉时期,刺绣品不仅应用甚广,而且产地也甚广,当时江南地区就有刺绣的专业生产,与织锦齐名。

  明清刺绣品室,展出的有皇帝的龙袍、皇后的百子衣、官服的补子,有清代流行的腰间佩饰品褡裢、荷包,有室内装饰用的镜套、床挂等,都极为典雅秀丽。明代的刺绣立轴《松鼠葡萄》、《山鸡白兔》等,清代的《仕女种花》、《菊石图》等绣品,都凝结着刺绣先辈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展室里有一幅十分引人注目的朱红色炕毯,长4米,宽2米,是清代乾隆皇帝东巡沈阳时御用绣品。毯面构图,均匀地绣有五个用真金线盘绣的喜相逢双蝶刺绣团花,含有夫妻相爱之意。在团花之间,以彩绒绣出图案化的藤蔓花草,穿插灵活,格调粗扩。四周盘金绣宝螺、宝伞、宝盖、金链等吉祥物,外圈绣绒回纹,色彩鲜明富丽,气派大方,为乾隆时期代表作。

  近代绣品室,重点陈列了我国杰出的刺绣艺术家沈寿和苏州著名老艺人金静芬的刺绣杰作。沈寿大师,原名沈云芝,字雪宦,苏州人,素享有绣圣神针的美称。她少年学艺,针功扎实,1904年,她精工绣制的《八仙上寿图》,进呈为慈橹太后七十寿辰贺礼,获清代农工商部四等商勋,慈值亲书赐寿,故改名为沈寿。后赴日本考察,悉心研究了日本美术绣与西方绘画摄影。回国后,担任京师绣工科总教习。此期间,她借鉴西洋画的写实手法,首创了仿真绣,把苏绣技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她仿真绣的代表作《意大利皇后像》、《耶稣像》,先后在意大利都朗博览会(19if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15年)获一等奖,为中国刺绣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荣誉。此外陈列的还有齐针绣、戮纱盘金绣、平金、编金、织金等各种针法的绣品,令人目不暇接。

(五十八)王鏊祠堂苏绣博物馆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王鏊[明](一四五0―一五二四)字济之,别号守溪,学者称震泽先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成化十一年(一四七五)进士。武宗(一五o一五二一)正德元年十月入内阁,任吏部侍郎兼翰林学士,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少傅,谥文恪。

王鏊从小聪颖异常,8岁能读经史,12岁能作诗,16岁随父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其文一出,国子监诸生就争相传颂,一些大臣都称他为天下奇士。明成化十年(1474),王鏊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解元。翌年,会试又取得第一名会元。一时盛名天下。

  孝宗即位(公元1488),王鏊被迁为侍讲学士,充任讲官。当时孝宗宠信李广,整日在李广陪伴下游玩。王鏊便以周文王勤政的典故反复劝谏,终使孝宗感动,在选择太子僚属时,就命他兼任谕德,不久转少詹事,擢吏部,右侍郎。

  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王鏊被进为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十二月,王鏊进为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次年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

  王鏊一生为人正直,采用各种办法坚持与宦官势力作斗争。朝廷忠良尚宝卿崔睿等3人被刘瑾借故毒刑敲打几死,王鏊不顾个人安危,当刘瑾面斥责道:士可杀,不可辱。刘瑾千方百计杀逆己朝臣韩文、刘健、谢迁,因王鏊前后力救得免。刘瑾权倾内外,焦芳又一味奉迎,气焰日益嚣张,王鏊于是愤然请求告老回乡。正德四年(1509),以武英殿大学士致仕。此后,朝廷大臣交相荐举,终不肯复出。 

  王鏊致仕回乡至逝世,家居共14年,不治生产,惟看书著作为娱,旁无所好,兴致古澹,有悠然物外之趣。他居官清廉,全无积蓄,被人称为天下穷阁老。他潜心学问,文章尔雅,议论精辟,使弘治、正德间文体为之一变。著有《震泽编》、《震泽集》、《震泽长语》、《震泽纪闻》、《姑苏志》等。

嘉靖三年(公元1524),王鏊病逝,享年75岁。逝世后,追封太傅,谥文恪。其故里陆巷有惠和堂及解元、会元、探花牌楼。葬东山梁家山,其墓前曾有唐寅手书的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的牌坊。现陆巷有惠和堂双进士坊等遗址。

2010421日星期三初稿

  评论这张
 
阅读(693)| 评论(9)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