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树德务滋

csshen523的博客

 
 
 

日志

 
 

重庆大足石刻“释迦涅盘圣迹图”  

2011-01-24 08:46:15|  分类: 浮光掠影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原来我对大足石刻印象不深,臆想几百年的石刻不是断臂残驱就是灰头土脸,不会有什么大收获的。加上天气预报,那天还有小雨,雨中看‘石人’肯定‘大煞风景’,甚至有放弃的打算。想不到那一天,重庆5时起有小雨,出了城就转阴,到大足多云,真是‘天公作美’。一进石刻景区,那些精美绝伦的雕像直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直到看见‘释迦涅磐圣迹图’,我马上回忆起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介绍时我收看过。

重庆大足石刻“释迦涅盘圣迹图”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全景(用接片软件)

“释迦涅盘圣迹图”俗称“卧佛”,刻于宝顶大佛湾东岩正壁,编为第11号,全龛宽32米、高6.8米。表现的是释迦“涅盘”时的情景。“涅盘”是佛教全部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意思是大彻大悟,坚定永恒,能使人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彼岸”。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的一种解脱。小乘佛教以“涅盘”为彻底死亡的代称,大乘佛教把“涅盘”说成是成佛的标志。在佛教经论和佛教艺术中,对“涅盘”都不厌其烦地阐述其意义,表现其形象。因此可说,“涅盘”图像是佛教艺术中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题材。

有专家认为,东汉末期雕刻的连云港孔望山摩岩造像中的“涅盘”图像,是我国最早的“涅盘”图像,其时代与键陀罗艺术中的“涅盘”像不相上下,并且与《经律异相·现般涅盘王》所描绘的内容相似。但以艺术风格论,它与键陀罗艺术中的“涅盘”图像毫无渊源关系。因为它仅是根据已经传入我国的有关释迦“涅盘”的佛经而进行“自我理解”,运用传统汉画像石刻技法创作、纯属中国艺术的作品。1998730日-81日我在连云港期间也去看过‘孔望山摩岩造像’。

与孔望山同时的,被认为与健陀罗艺术有传承关系的“涅盘”图像是新疆克孜尔石窟早期几个洞窟(第1747l48窟)中的壁画作品(19904月下旬我去新疆吐鲁番到过距吐鲁番市区40多公里的柏孜克里克石窟,洞窟在火焰山峡谷的出口处)。此后出现的北魏孝明帝时期(516——528年)开凿的龙门普泰洞中的“涅盘”图像,刻释迦仰卧于床上,犹如常人之死态,不尽符合“涅盘”的含义。麦积山石窟第1窟中的北魏“涅盘”图像则较前者的表现更合经义,释迦已是右胁累足而卧,安详自在,作熟睡状。敦煌莫高窟北周建平公于义开凿的428窟西壁的“涅盘”图像(莫高窟最早出现的“涅盘”像),则在前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成为一种既融合了西域艺术风格,又带有浓厚的中原遗风的“涅盘”图像。

到了隋代,“涅盘”图像才逐渐成为一种脱离佛传的、独立的、民族化的、规模巨大的“涅盘经变相”。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八十岁时在前往拘尸那迦城途中,身患痢疾,腹痛剧烈,但他忍受痛苦,继续前行。后随弟子来到拘尸那迦城娑罗林双树间,于七宝床上,北首右胁而卧。此时树上鲜花盛开,空中充满了天乐和香气,天神群集于卧榻四周。弟子阿难陀想着释迦将不久于人世,悲从中来,倚门啼哭。弥留时分,释迎对悲伤的阿难说:“阿难陀,你们也许有人会认为,世尊的教导已经终了。但是你们不要这样想,我为你们大家宣说的教法和制订的戒律,在我去世以后,就是你们的导师。”然后他经历一系列的禅定境界(共二十八个阶段),终于“涅盘”了。

重庆大足石刻“释迦涅盘圣迹图”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站在头部旁边拍摄的石刻基本全身(但不完整)

宝顶大佛湾“释迦涅盘圣迹图”正中横卧的即是释迦“涅盘”像。他“头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后背东方”,“右胁而卧”,与《大般涅盘经》所记完全一样;表情安详,慧眼微闭,似睡非睡,怡然自若,毫无苦处,显得慈悲宽怀,气度非凡。佛头长6.5米、眼阔1米、口宽1.5米;耳心可供二、三人当床睡觉;左臂平伸,长约20米。释迦腹前,有两根雕花立柱撑持龛顶。

这尊“涅般”像全长31米,侧身横卧于石崖上,双脚隐入岩际,右肩陷入地下,实为半身。以有限的空间,表现出了宏大的艺术形象,给人以遐想的意境,做到画外有画。难怪千百年来,民间总流传着这尊大佛“脚踏泸州,手摸巴县,身在大足”的说法。

又据佛经说,释迦“涅般”之时,大地震裂,悉皆崩倒,诸众生悲啼号哭,举手拍头,捶胸叫唤。其母摩耶夫人闻之,涕泣懊恼,悲哽问绝,与诸天众。从空中至双树间,见僧伽胝、钵及锡杖,抚之号恸。释迦闻其母声,以大神力,令枪盖自开,从棺中合掌而起,为母说法。佛母闻法后,心生欢喜,欣然而归。

重庆大足石刻“释迦涅盘圣迹图”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重庆大足石刻“释迦涅盘圣迹图”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两个角度拍摄的头部

又过七日,大迦叶与五百弟于在耆者崛山中知释迦“涅盘”已入棺中,便疾往至。因迦叶十分敬重释迦,故不敢从天空飞去,只得手拄禅杖,寻路疾行。待到释迦“涅盘”处,他早已老泪盈眶,痛不堪言。释迦见迦叶至,自金棺中为之现足。

阖棺后,八力士共抬佛棺前往火葬场,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怎么也抬不起来。释迦见此,乃大发慈悲,使动神力,自举金棺,升虚空中,从拘尸城西门入,东门出,绕全城到火葬场。

释迦被火化后,所有遗骨被分作八份。阿者世王,离车毗族人,释迦族人,布利族人,俱利族人,摩罗族人,以及婆罗门和拘尸那城各得一份。于是在上述人所在城中建造了八座塔,埋藏遗骨,称“舍利塔”。

上述故事在莫高窟隋唐《涅盘经变》中基本上全被表现了出来,但此处主要有选择性地雕刻了部分内容。至于“自举金棺”,“八王分舍利"等情节则被凿造于“释迦涅盘圣迹图”右侧的岩壁上。

在“卧佛”身前,躬身肃立着声闻、菩萨、帝释和护法等群像十四尊,亦仅露上身。他们即是闻佛"涅盘"先后来到佛身旁的弟子。由左至右是:1、迦叶,已毁。2、赵智凤,卷发,拱手,高1.54米。3、柳本尊,首戴方巾,捧八方钵,高1.64米。4、阿难,抱六合瓶,高1.74米。5、舍利子,捧钵,高1.93米。6、须菩提,持净瓶,高1.94米。7.富楼那,持莲花,高1.97米。8、目键连,捧果盘,高2.01米。9、迦旗延,捧经书,高2.02米。10、阿那律,捧如意珠,高1.84米。11、耶输陀罗,拱手,高1.85米。12、摩利拘利,拱手,高1.51米。13、优婆罗,捧盘托钵,高196米。14、罗侯罗,持如意,高2.17米。这些弟子像与佛经记载略异。一是佛“涅盘”时守候在旁、以及“涅盘”后先后来到佛身旁的弟子中在佛经里绝未记载有柳本尊、赵智凤两位四川密宗人士,就是在其它地方的“涅般”图中也没有他们二人的形像。二是这些弟子虽面部表情悲哀,流露出依依难舍之情,但没有佛典中描述的怆天悲地之容,更未表现出大地震裂,金刚倾倒的惨淡场面。

在“卧佛”胸前,有二天王捧抬着香案。香案前有一头戴冕旒,手执笏,形似帝王的造像(身份待考)。香案上陈列着供盘和香炉。盘内盛桃、榴、葡萄等供物。炉中香烟缭绕,徐徐上升,形成一块巨石,与龛顶相接,同右侧的两根雕花立柱一起,共同支撑着龛顶六十余吨重的岩石。烟云间,有释迹母亲摩耶夫人,姨母摩河波者波提,发妻耶输陀罗等内眷像九身;她们或持花或献果,立于虚空。其间有雍容大度的贵妇,亦有窈窕俊秀的淑女。这既应证了“天众持妙天华,游虚空,赞圣德,名竭诚兴,共兴供养”的记载,又与佛前弟子群像共同对主像起到了以小衬大,以竖破横,虚实相济的作用。天众的花冠衣饰玲珑剔透,与“卧佛”大刀阔斧的袈裟相映成趣,使整部造像构图饱满,气势宏伟,意境深邃,令人观之肃然起敬。

重庆大足石刻“释迦涅盘圣迹图”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重庆大足石刻“释迦涅盘圣迹图”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重庆大足石刻“释迦涅盘圣迹图”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重庆大足石刻“释迦涅盘圣迹图”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站在同一地点拍摄的四张照片(从头部拍摄到尾部)

由于景区游客太多,石刻造像都建在崖壁上、视野太窄,要拍摄完整的每一组造像很困难,特别是一些体型巨大的造像。这组“释迦涅盘圣迹图”长32米高近7米,像前已经算是宽广的了,但也很难拍摄到全景,我尝试着站在造像的头部,也只拍到胸部而拍不全全身。于是等候了好久才抓住一个间隙(像前站满了游客、有些还要留影或接近仔细观察),分四段拍摄了造像的局部,回家用‘接片软件’,制作了一个全景。

重庆大足石刻“释迦涅盘圣迹图”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将四张照片用接片软件合成的全像

在“卧佛”身前不远处,凿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水沟,称为“九曲黄河”。关于它的来历,在大足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重庆大足石刻“释迦涅盘圣迹图”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传说释迹牟尼经过多年修炼,八十岁时终于得正果,即将“涅盘”。众弟子依依不舍,送行不止。他最小的弟子阿难痛哭流涕,拉着他的衣服,恳求带上自己。释迦牟尼想,弟子们功德俱未圆满,怎么能带去呢?于是,一狠心,推开悲泣的阿难,用手一挥,划出一条滔滔大河把他们隔开,然后“涅般”了。

释迹牟尼划出的这条河就是“九曲黄河”。

当然,“九曲黄河”是中国的河流。传说中将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与黄河联系起来,只能说明是佛教中国化的表现。

重庆大足石刻“释迦涅盘圣迹图”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九龙浴太子图’造像是释迦涅槃圣迹图石刻的头部出水口

这条“九曲黄河”,其实在中央电视台的那期节目中介绍过,与石窟顶部及石造像周围一些细节工程的结合,是一种巧妙的排水系统,避免水流对石刻造像的侵蚀。比如释迦牟尼造像的头部外是‘九龙浴太子图’造像,这里原是圣迹池的出水口,古代雕刻家匠心独运,导水从龙口流出。而释迦牟尼造像的尾部,也是一个出水口、水流从窟顶滴流到“九曲黄河”的尾部池中。

重庆大足石刻“释迦涅盘圣迹图”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释迦涅槃圣迹图石刻的尾部

重庆大足石刻“释迦涅盘圣迹图” - csshen523 - 树德务滋

                                                   尾部出水口

这组“释迦涅盘圣迹图”,是重庆大足石刻的代表作,整部造像造型生动、布局合理、结构巧妙、气势恢宏,真是一种极其酣畅淋漓沁人心脾的艺术享受!

                 2010122日星期四初稿

  评论这张
 
阅读(1796)| 评论(1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